從哲學高度認識和把握“四個全面”??《我朋友的老姐》??????修訂工作,并廣泛征求修改意見和建議,《我朋友的老姐》一是建立和鞏固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政權,即無產階級領導和團結廣大勞動人民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,用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,建立和發展工農聯盟,在人民內部實行廣泛的民主,對占人口極少數的剝削階級的反抗和敵對勢力實行專政。這是社會主義社會最基本的政治制度,是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其他制度的重要前提條件。
胸懷大局、把握大勢,要求全面認識當代中國、客觀看待外部世界。我們是在全面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開展輿論引導的,必須正確看待當代中國和外部世界。在這個問題上,存在著不少模糊認識和錯誤觀點:有人抓住一點、不及其余,把我國當前形勢說得一團糟;有的故意把點上的問題說成是面上的問題,把具體的問題說成是體制的問題,混淆視聽;有人總覺得西方什么都好,試圖用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模式來改變中國;等等。我們的新聞報道,也有看國外講好的方面多、講國內挑毛病多的情況,沒有一碗水端平。在世界輿論格局中,依然是“西強我弱”,西方一些媒體一會兒是“中國威脅論”,一會兒是“中國崩潰論”,報道十分片面。做好輿論引導,就是要糾正西方的輿論偏見,廓清他們的輿論蒙蔽,向世界展示一個全面、真實、立體的中國。同時,對于外部世界發生的事情,也要秉持客觀、全面、真實的原則,好的要報道,不好的也要報道。只有這樣,才能反映一個完整的現實世界。,在藝術領域,隋朝的九部樂到唐朝增為十部樂。九部樂、十部樂不僅包含漢族樂舞和新疆地區少數民族的樂舞,而且包含印度、緬甸、柬埔寨等許多外國樂舞。對外來音樂的喜愛從宮廷、貴族傳到城市居民各個階層,所謂“洛陽家家學胡樂”,成了一種時尚。五弦琵琶、箜篌、篳篥、橫笛、羯鼓等外來樂器也大為普及。傳為唐玄宗游月宮回來創作的《霓裳羽衣曲》,其實是來自西涼的《婆羅門曲》,經唐玄宗改編而成,因此應該看作是漢樂和胡樂融合而成的一項藝術成果。
思想文化之爭,爭在話語權。少數西方國家將其“普世價值”奉為圭臬,用心在于借以攫取思想文化領域的權威地位,“有權”將共產主義界定為極權主義,將社會主義詆毀為專制主義;“有義務”指導中國走“自由民主”之路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生存方式的提升和凝練,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理想、信念、自信和定力。兩種價值觀之間的博弈,是100多年來中國和西方之間“主體與客體、主動與被動、支配與被支配”之爭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延續。丑化和詆毀中華民族的情感和精神,糟蹋和抹黑中國國家形象,目的無非在于讓中國人民對自己的歷史和現實感到失望甚至絕望,理想信念發生動搖,進而成為西方價值的信仰者和跟隨者,任其評說和擺布。但中國人民堅持培育和踐行在自己大地上產生的價值觀,捍衛了精神文化的自主性和政治社會制度的獨立性。,網絡用語方面,“中國大媽”“高端大氣上檔次”“爸爸去哪兒”“小伙伴們都驚呆了”“待我長發及腰”“喜大普奔”“女漢子”“土豪”“攤上大事了”“漲姿勢”等網絡用語,代表了2013年度網絡語言使用的鮮明特征。
1.醞釀:新民主主義文化理論 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邏輯參照,對新的歷史境遇下的思想文化予以重新建構,提出建立民族的、科學的、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,第一次將我們黨的文化主張理論化、系統化。,中國歷來的教育,都非常重視價值教育。你看韓愈的《師說》:“師者,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。”他把傳道放在第一位。但是百年以來現代教育體制形成以后,丟失了傳道的內容,教師只教書,不再育人。過去中國的教育系統很獨特,不僅學校、書院傳道,家庭這個系統也是傳道的渠道。另外所有的官員都負有“教民”和“傳道”的職責。有的官員到一個比較后進的地區,會帶來新的知識,就像蘇東坡到海南,帶去很多種植和飲食的知識一樣。但我們現代教育在這一方面反而有缺失了。所以我主張通過開國學課,補充上價值教育這一課。但這個過程會很長,不是十幾年、幾十年的事情,甚至是一百年、幾百年的事情。